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日韩掀起恶性竞争 液晶电视进入无利时代
lj_0522 | 2008-07-17 00:56:26    阅读:650   发布文章

 虽然日韩品牌的恶性价格战让液晶电视的利润降至冰点,但同样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价格战使液晶电视上半年销售量零售量增幅达四成。

  上半年,日韩品牌主动发起的价格战让国内液晶市场陷入了混乱,不同尺寸段产品的价格均出现了大幅下调。这让净利润只有不到2个百分点的国内品牌的日子更加难过,而日韩品牌在此次“圈地运动”中也没有捞到好处,利润空间被大大挤压,不少企业更是处于微利甚至亏损边缘。

  在市场份额方面,日韩品牌与国内品牌的份额差距进一步拉大,特别是4、5月份以来,随着夏普、LG等企业份额的快速上升,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大大减少,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10%。

  不过价格战加速了液晶电视在中国市场的普及。据中怡康1-5月份统计显示,液晶电视的零售量达到了284.2万台,占全部电视的比例近50%,而去年同期的零售量仅为203.4万台,同比增长达39.7%;零售额达到221.8亿元,同比去年的166.9亿元增幅达到32.9%。

  今年上半年,液晶电视的主流尺寸已经上升至40英寸级(包括40英寸和42英寸)。32英寸虽然仍是销量最大的市场,但从聚集的品牌和新品推出的比例来分析,主流尺寸上移至40英寸级已经成为铁定事实。

  市场:增长态势放缓

  奥运会商机带来了彩电旺销,去年一整年液晶电视还是一枝独秀,但今年不仅是液晶电视,就连先前表现低迷的等离子和严重下滑的CRT(显像管)电视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不过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显示终端中,液晶则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产销量都实现了高速增长,并迅速成长为彩电竞争格局中最主要的力量。

  据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1-5月份,液晶电视继续延续着自2004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势头。1-5月份,中国市场液晶电视的零售量占全部彩电的比例接近50%,达到了284.2万台,同比增长39.7%;零售额达到了221.8亿元,同比增长32.9%。而去年1-5月份液晶电视比上年同期增长高达149.90%,今年增速明显放缓。

  不过随着基数不断增大,液晶电视能够保持超过30%的增长速度已经实属不易,迅猛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国内外厂商对液晶市场保持不间断的投资。随着2005年-2006年,索尼、东芝、三星、LG等日韩彩电厂商和TCL、康佳等国内彩电厂商纷纷放弃等离子电视或转移产业重心生产液晶电视后,这种产业效应在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释放出来,液晶电视的产业环境稳定,产业规模日渐扩大。与此同时,国内新进的品牌如清华同方、AOC等都锁定液晶电视,有共同做大液晶市场的迹象。

  二是液晶电视的尺寸更加丰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液晶电视的尺寸在坚持继续向上走方针的同时,也加大了小尺寸液晶电视的投入。具体表现为,大尺寸方面,三星、索尼等日韩品牌40英寸液晶电视占其所有液晶电视的比例超过80%,国内企业也有不少达到50%;小尺寸方面,不少企业瞄准了消费者“二次购机”市场,纷纷推出适合卧室观看的26英寸、20英寸液晶电视,而且价格“平易近人”,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三是高清晰度、多功能产品大大增加。随着免费高清节目的开播,今年国内外厂商推出的新品系列液晶电视主打全高清,甚至不少厂商推的都是全高清产品。另一方面,今年国内外厂商在新品研发方面结合中国数字电视普及的大环境,产品功能大大增强。随着LG第一台LG70数字电视一体机在年初上市,包括三星、东芝、海信、长虹、TCL等很多国内外企业都推出了数字电视一体机。另外,结合中星9号的升空,长虹、TCL又在第一时间推出了集有线、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于一身的全模式的数字电视一体机。

  四是价格的大幅跳水让液晶电视走入寻常百姓家。虽然液晶面板还处于价格刚性阶段,但拥有产业链优势的三星、索尼等日韩品牌牵头,夏普、LG积极跟进的恶性价格战让液晶电视的价格一低再低,特别是五一期间,价格跳水两三成是很普遍的现象,甚至在某些尺寸,已经接近等离子电视的售价。

  品牌:日韩品牌掀起恶性价格战

  上半年,日韩品牌借助其贯穿产业链的优势,在全球资源统一调配下,在中国市场掀起了恶性价格战,这让外资与国内品牌不仅在销售额方面差距拉大,就连销售量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中怡康统计显示,今年1-5月份,日韩品牌液晶电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3.3%,国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则为46.7%。而去年1-5月份,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还高达56.4%,今年减少了10个百分点。目前在一、二级市场,三星、索尼和夏普三家份额加起来超过30%,而零售量份额超过10个百分点的国内企业一家也没有。

  零售量份额排名前十的厂商依次是三星(12.35%)、索尼(10.36%)、海信(9.77%)、夏普(8.55%)、创维(8.49%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