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然,今年40英寸级产品能够迅速成长为主流产品,与日韩品牌的价格战不无关系。据了解,恶性价格战使40英寸级液晶电视的价格快速下降,某些时候甚至低于等离子电视的价格。索尼40英寸电视从去年6月的13103元的均价降至今年5月的7781元,夏普42英寸电视的价格从去年6月的16815元降至今年5月的10495元,一年不到的时间,降价6000多元,降幅达40%以上。
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索尼40英寸液晶电视的平均售价为9041元,不过均价是下滑的,5月份索尼40英寸液晶电视的平均售价为7781元;三星、海信、TCL、长虹、海尔40英寸液晶电视的平均售价分别为8961元、7613元、7836元、7095元、8248元,索尼、三星等品牌产品的价格已经降至和国内品牌旗鼓相当的水平。
今年1-5月份,夏普42英寸液晶电视的平均售价为11817元,均价也是下滑的,5月份索尼40英寸液晶电视的平均售价为10495元;LG、东芝、飞利浦、创维、海信、TCL42英寸液晶电视的平均售价分别为8854元、9298元、9181元、8856元、9076元、8975元,同样,LG、东芝、飞利浦等品牌产品的价格已经降至和国内品牌旗鼓相当的水平。
40英寸级产品价格平民化后,份额快速上升,也让这一尺寸级成为市场的新的主流。
上游:国内企业话语权大增
提到上半年液晶市场,不得不提的是国内企业在今年上半年通过各种方式纷纷涉足液晶上游,增强自身话语权。
继去年9月19日,海信大陆液晶模组生产线正式投产后,国内企业意识到只有加强在上游的话语权,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海信又启动了液晶模组二期建设;2008年4月7日,创维宣布与LGD合作,投资参股LGD广州液晶模组工厂;2008年4月15日,TCL在惠州启动液晶模组项目,第一期项目预计年产量为233万片;2008年7月,长虹等离子面板工厂将启动,以42英寸计算,年产等离子模组达到216万片。此外,康佳也传出了涉足液晶模组制造的消息。至此,中国彩电前五强企业都涉足了平板电视模组制造。
目前中国模组产量情况是,LG-飞利浦广州工厂的月产能在10万片左右,其中用于电脑和液晶电视的产品各占50%,液晶电视用面板月产量为5万片,年产能为60万片,不过到年底年产能可能会达到500万片甚至1000万片;三星预计今年5月其苏州工厂液晶电视模组月产量达到40万片,主要是以32英寸和40英寸为主;奇美已经量产的宁波工厂年产能达到500万片,南海工厂液晶模组规模今年有望达到年产量1000万片;中华映管在深圳的工厂去年第四季度投产后已形成了每月20万片的产能;友达2007年第四季度模组月产能可达50万片规模;海信今年7月实现150万片的年产能。
以上仅仅是2008年的产能,这样从液晶和等离子模组的累计数量来看,中国市场已经达到全球一半以上的模组份额。此外,今年上半年国内企业纷纷建设液晶模组工厂,如果这些产能释放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模组生产基地。而这些对于正在膨胀发展的中国液晶市场来说,将是最好的支持,相信这将改变中国品牌液晶市场处处被动的局面,从而让中国液晶市场步入健康、稳健的正轨。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